生态环境部: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9日 11:44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
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现在进展较为顺利。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2.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三分之二。在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推进了治理技术全面革新,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带动了环保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为新能源车提供了应用场景,带动了我国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2022年同2018年超低排放实施前相比,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下降了一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24%,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上升7个百分点,促进了重点区域和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将以更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增量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
会上,有媒体记者问道,在经济发展需求压力下,该如何保持环保力度?该媒体记者还提到,经济活动恢复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增速和利润,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甚至会违法排污,势必会带来污染物排放增加。
“确实,今年经济全面恢复,增量确实是比较大,这也在我们预料之中,我们也在研判这方面的形势,每个季度做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形势分析。”刘炳江说道。
刘炳江表示,今年一季度气象条件不利,排放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一些地方上马“两高”行业,部分企业甚至违法排污,但现在还是在可控范围内。
“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比去年同期在反弹,(是因为)去年是疫情期间,叠加冬奥会、冬残奥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联防联控,烟花爆竹管控到位,去年2月份北京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而以往北京2月份都是50微克以上,今年反弹也是在预料之中,跟去年相比代表性不强。”刘炳江说道。
刘炳江表示,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今年全国PM2.5下降12%以上,优良天数上升了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1个多百分点,说明近年来治理成效是较为显著的。另外,目前即使反弹也是在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反弹,在国际上都是很正常的波动。
刘炳江表示,另一方面,在新增的同时,存量削减也非常大。清洁取暖方面,试点已覆盖全国88个城市,在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技术创新,突破了技术的瓶颈。
“比如说热电联产,原来只能供15平方公里半径内的居民供暖,现在长距离供暖技术已经突破100公里了,肯定会带动更多的减排量。公转铁方面,全国700多条铁路专用线已经纳入规划或者开工建设,钢铁、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也在进行之中,量大面广VOCs的治理也在推进之中,我们测算认为减排量还是比较充足的。”刘炳江说道。
刘炳江表示,在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的同时,也带动大气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像天然气管网建设、电网增容、铁路专用线建设、热力管网建设等都是重大投资项目,既促进经济增长,又改善空气质量,是双赢的。
刘炳江介绍,对于现在查出来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今年部长“四不两直”下去以后,现在全国都在开展这方面的行动。企业把所有治污设施全部开足,会有一部分减排量,另外针对一些低效的或者是无效的治污设施,今年要开展更新行动,这也会带来减排量。
“如果在我们预测的经济增长和减排量前提下,我们还是有信心把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但是现在最难把握的是气象条件,一季度就是超过我们的预期。”
刘炳江表示,预计今年秋冬季气候形势将从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变,不利于冷空气活动和污染扩散,这一气象条件对减排量的抵消作用是多少,现在还不敢说,有不确定性。
“但我们以更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增量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信心还是有的。”刘炳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