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绿色金融成为论坛高频词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5日 10:39
4月22日至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珠海横琴自贸片区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征程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新使命”。论坛上监管部门官员、专家学者、头部金融企业高管等济济一堂,发表多个主旨演讲,并围绕“用好重大合作平台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发展”“金融赋能广东制造业当家”等话题展开大会发言。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跨境人民币使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粤港澳合作等成为论坛高频词。
根据人行广州分行的数据,人民币从2020年起就成为大湾区的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占整个结算额中的占比超过50%且逐年攀升,跨境人民币业务也已成为粤港澳金融合作的重要支柱。而多位嘉宾发言认为,大湾区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上能实现优势互补,未来大有可为。创新能力、一流人才,加上庞大的市场,大湾区的金融科技发展同样有着巨大潜力。
优势互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金融支持
在“双碳”目标时间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也成为本次论坛嘉宾的重点关注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原副省长宋海指出,广东要推动中小制造企业转向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他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探索建立统一可量化的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和权威的评级体制,推动小微绿色标准的制定,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等方面统一标准、丰富产品。
二是推动在大湾区设立碳银行、气候银行等绿色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绿色项目提速贷”“绿色工厂提升贷”等绿色信贷产品,为传统制造企业绿色化改造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三是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集聚,建立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积极开展“绿色+创新”、“绿色+高端制造”等绿色金融创新试点。
四是建设好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等平台,搭建大湾区环境权益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环境权益的价值变现和便捷交易转让,为全国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更多更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也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金融业和制造业发达,创新环境良好,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广州作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之一,在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以及碳金融等方面都处在领先位置。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金方面具备优势,澳门与葡语系国家联系密切,是内地与葡语系国家在绿色金融、经济低碳方面相互合作不可或缺的平台。
但他称,目前大湾区内绿色发展的联动效应尚未完全形成,近年来三地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但大湾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走向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大湾区先行先试的这种体制机制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莫敏秋称,大湾区绿色金融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可做出更多有益实践。一是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互认共认,吸引海外机构和平台参与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的建设,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的标准与国际相衔接,进而成为国际标准。二是探索开发碳汇基金、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碳排放权期货等绿色金融产品及“碳市通”跨境交易。三是加大对海洋经济的金融合作,通过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渔业、海岛旅游、海洋新能源、海洋科技等产业发展,探索开发水产养殖保险、水产期货、海域使用权抵押等业务。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陈维民表示,香港可以在支持内地经济的低碳转型上发挥所长。近年来不少来自内地的企业赴港发行绿债,当中有不少来自大湾区,体现了香港绿色金融市场在参与内地低碳转型过程中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
他介绍,去年香港金管局联同港交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金融学会等单位,发布《内地非金融企业赴香港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让更多内地机构,包括大湾区的发债体,了解和掌握赴港发行绿色债券的操作要点和业务流程。“我们期盼和欢迎更多的大湾区企业和机构善用香港的绿色金融平台,来港进行绿色融资,共同推动金融支持大湾区社会、经济和产业的低碳转型。”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则认为,香港和大湾区的兄弟城市都拥有不少具素质的绿色科技企业,可以把绿色金融和绿色科技结合,把大湾区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中心。“它们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犹如“双引擎”联动,有利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科技公司落户,加速整个大湾区绿色科技产业的发展,助力国家、亚洲以至是全球各地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他表示。
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黄洪则呼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也要做好金融支持。
黄洪建议,要鼓励政策性银行提供专项贷款,支持重点基础科学攻关任务,必要时可由地方政府通过设立风险补偿机制,提供财政贴息等方式进行风险共担。要鼓励保险机构完善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对于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探索建立再保险机制。资本市场方面对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也要简化上市程序,放宽上市要求,推广同股不同权的双重股权结构模式,为核心专业人员、技术人才保留更多的控制权,保留机构的内生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