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色金融协会

广州绿色金融协会

工行、中行、交行最新发声,听银行家谈如何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做好“五篇大文章”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3日 15:00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携手促发展 开放赢未来”的主题,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举行了多场平行分论坛,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研各界嘉宾会聚一堂,展开热烈讨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承办或参与了多场分论坛,并深入探讨了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对自贸区的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发展绿色投资贸易等话题。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 以高水平金融供给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活水聚力服务实体经济”分论坛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围绕金融实践如何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质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在百年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是科技创新更加活跃,新科技转化为新产业的周期不断缩短;二是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深,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不断提速;三是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四是全球贸易受到非经济因素的扰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面临更多的考验。实体经济发展的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客观上对金融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陈四清指出,这是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战略考量,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目标,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陈四清表示,工商银行期待与各方面加强合作,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协同开展创新,面向实体经济的需要,开发更多精准适配的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激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加强服务联动,为各类经营主体和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助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共促开放合作,积极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搭建平台,以金融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全球贸易蓬勃发展。

  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连续三届以“两会一展”方式在进博会上提供配套活动服务。本届进博会,工商银行继续承办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和中欧企业家大会。

  论坛现场,工商银行还发布了一系列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赋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包括《“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报告(2023版)》,以及工商银行发行的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绿色债券、人民币BRBR绿色金融债、多币种“一带一路”主题境外绿色债券等三笔绿色债券。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为自贸区发展持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在“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金融改革创新如何依托自贸区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并促进自贸区提升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过去十年自贸试验区持续开展制度创新,打造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样板,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十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打造自贸试验区业务首选银行的品牌,创新推出了一大批首发、首单、首创的项目。推出了全国首笔分账核算单元下的外汇保值业务,搭建了首个本外币一体化的资金池,发行了首单自贸区绿色资产支持债券以及首单碳中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债等。

  刘金介绍,目前,中国银行在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服务的企业客户已经超过了50万户,在上海,中国银行已经为近200家跨国企业提供本外币跨境资金池服务。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累计交易量超过1.4万亿,跨境外汇资金池累计交易量进800亿美金。

  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是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球经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刘金表示,中国银行将为自贸试验区提升持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一是紧跟自贸区政策前沿,在贸易便利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密切关注CPTPP、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水平、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助力政策便利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

  二是发挥中国银行的特色优势,助力打造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带动了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港航物流等特色产业亮点纷呈。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国际化大型银行的优势,依托银团贷款、全球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跨境汇款领域这些拳头产品,打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金融力量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运转,助力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优做行。

  三是积极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助力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中国银行作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承担了中国约四分之一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稳居全球首位。中国银行将持续丰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场景,提升线上化服务水平,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更好的降低汇兑成本,有效管控波动提供服务。

  四是强化风险管理,进一步健全自贸区业务风险监控体系,提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和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保驾护航,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性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商、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这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据了解,本次进博会,中国银行在连续服务五届进博会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全力为进博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涵盖展前、展中、展后的综合金融服务。进博会期间,中国银行主办“航运与贸易数字化发展论坛”、联合主办“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虹桥分论坛,并参加贸易投资对接会、新能源专题论坛、《世界开放报告》发布会、虹桥HUB论坛、银发经济论坛、参展商联盟大会、种业发展合作高端论坛、投资中国年论坛等重点活动。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在“发展绿色投资贸易 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贸易和投资来扩大发展气候融资规模,并通过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政策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守护地球家园的信念不可动摇,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步伐仍将在跌宕起伏中梯次前行。绿色贸易将绿色作为全链条贸易活动的底色,联通国内和国际,贯穿生产和消费、关系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双碳”进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刘珺认为,行动是提升认知最快的方法。加快绿色贸易发展,迫切需要推动标准、市场、政策、技术等要素完善。标准上,应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国际贸易磋商,探索形成多边互认的碳排放MRV与绿色贸易体系;市场上,应稳步推进碳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形成全球统一的碳定价机制;政策上,应秉持ESG理念,加大绿色贸易开放度,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特别是不应为绿色技术设置贸易“藩篱”;技术上,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绿色技术广延与纵深作用的发挥,支持发展中国家运用绿色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贸易发展。

  刘珺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促进全球化绿色贸易的重要力量。国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可持续金融,共同推进ESG投融资体系建设,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绿色跨境金融、绿色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有效服务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链建设、高碳行业转型等关键领域发展,都是科学认知下的正确之举。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以及全球前十大银行之一,交行将绿色作为经营发展的底色,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境内外、离在岸一体化经营优势,创新全口径绿色投融资服务,在实践中创新推出“中欧班列——上海号本外币结算直通车”产品,发行全国首单绿色减排供应链金融产品“绿色交碳保”,参与迪拜光热、光伏一体化电站项目银团贷款,助力当地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等。未来,交行将始终以地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绿色贸易国际交流,与各方携手并进,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电话:020-83702021
邮箱:gzgfa2020@163.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仁路1号广仁大厦1403室
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 . 备案号:粤ICP备20211117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