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绿色金融服务推陈出新 助推广州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18日 10:41
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做好绿色金融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在绿色低碳领域合理配置,助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绿色金融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广州连续4年在全国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强化科技赋能
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粤信融”平台增加“绿识别”服务功能,为金融机构识别绿色项目、匹配绿色金融产品提供数字化信息支持。依托“粤信融”平台,收集、汇总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绿色项目信息并推送给金融机构,有效解决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联合广州市相关部门推动设立企业碳账户,将企业碳账户信息接入“粤信融”平台,实现碳账户数据与企业其他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加载形成标准化企业碳信用报告,为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授信提供支撑。依托“粤信融”平台建成具有“碳排放自动核算、报告一键导出生成”功能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支持工具,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投融资端碳排放核算,为金融机构制定金融资产碳排放管理政策、评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强化标准对接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和互认
成立跨境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工作组,联合香港绿色金融协会编写并分阶段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研究报告》,厘清、挖掘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潜在使用者和可能的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共同分类目录》在境内外推广应用。牵头成立包括金融机构、认证机构、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在内的专项工作小组,加强信息互通共享,着力推动广州企业贴标《共同分类目录》开展融资。促成广东省人民政府债券贴标《共同分类目录》,并于2023年8月31日在澳门债券市场发行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广州市污水防治项目,有力开拓广州绿色项目融资渠道。此外,鼓励广州银行编制银行业对公信贷碳排放清单,探索开展银行业全口径核算与披露对公客户信贷业务碳排放量,为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业测算信贷排放量做出积极探索。
强化宣传引导
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成果加快复制推广
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学术讨论、业务交流、专题讲座,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家及时了解绿色金融领域理论前沿和最新实践,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梳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信息,组织编制绿色金融案例汇编,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推送,扩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知晓度和受众面。及时将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先行先试的做法、案例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绿色金融标准、流程指引,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模式标准化、流程化、通俗化,加快绿色金融创新模式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举办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征集与推广活动,推动将绿色金融典型案例颁牌活动列入第12届广州金交会开幕式环节,在金交会展区开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展示专区,有效扩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成绩斐然 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连续4年在全国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在人民银行总行公布的112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中,源于广州创新形成的案例达20个,位居各试验区之首。南沙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序推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示范区正加快推进。在2023年公布的全省年度绿色金融改革50个创新推广案例中,广州入选案例数量达31个,入选案例数量最多、入选机构类型最丰富、入选案例“含金量”最高。 绿色金融服务“双碳”功能不断增强。在绿色生活领域,垃圾处理费、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支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助力破解“垃圾围城”和“无废城市”建设。在绿色出行领域,以地铁、公交票款收费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助力轨道交通在大湾区的延伸,加速了公交系统的电动化。在低碳技术研发推广领域,专利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项下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模式有效地支持了储能、动力电池、光伏、氢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部署,围绕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各项安排,以提质增效,争创示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扎实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加快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和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努力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广州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走在前列、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以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为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