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发布2021年报:绿色金融呈现跨越式发展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02日 09:02
3月29日晚间,渤海银行(09668.HK)在港交所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经审计业绩。总体看来,该行主要业务经营指标稳中有进,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总资产规模首度突破人民币1.5万亿元大关,同比上年末增长13.58%至人民币15827.08亿元;盈利能力稳中有进,实现净利润人民币86.30亿元。
资产规模、经营业绩保持稳中有进的同时,渤海银行的资产质量核心指标也延续了上市以来“稳”字当先的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末,全行不良贷款率为1.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呈现跨越式发展
当下,绿色金融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会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最重要的赛道之一,承载着巨大的资金量和产业量。做好绿色金融支持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不仅是新时代新阶段赋予金融体系的一个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也是后疫情时代引领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同类12家中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积极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高度重视并坚持绿色金融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将发展、支持绿色金融列为全行战略规划重点,且近年来阶段性成果不断。
围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渤海银行建立全行上下“支绿、自绿、扶绿”的绿色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优化客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全行业务转型,实现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而如上提及的渤海银行2021年新成立的两家省级分行,也不约而同地将“赋能绿色金融”写入到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中来——据悉,结合云南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渤海银行昆明分行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在正式开业前,该行昆明分行就已通过系统内兄弟分行投资《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3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
渤海银行贵阳分行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惠金融产品,积极支持贵州“有产品、有市场、有销路”的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瞄准小微难题,实施差异化的绿色信贷政策,为贵州生态文明和绿色金融赋能。
截至2021年末,渤海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47.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38亿元,增长24.33%。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34.6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8亿元,增长38.26%。独立主承销两只绿色债券,合计15亿元。
据了解,渤海银行已将绿色金融发展提升到了全行的战略高度。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渤海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指明了绿色金融业务下一步重点发展行业和客户,并配套出台了产品和政策保障措施。同时,要求全行进一步提升自身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确保渤海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整体呈现跨越式发展。
渤海银行还专门设置了考核指标,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全行上下发展绿色金融。
一是设立绿色金融专项考核指标。严格落实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的考核要求,将绿色金融考核指标纳入分行KPI考核中,充分运用考核工具指导和督促全行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和指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渤海银行绿色金融发展。
二是制定绿色金融业务优惠政策。出台了推动支持绿色信贷和清洁能源贷款领域的专项规模配置、FTP优惠、外部定价优惠等工作举措,以资本配置手段引导资产结构调整优化,通过挖掘存量资源、动态腾挪等手段,全力支持绿色信贷领域各项资源的配置。
渤海银行这一系列绿色金融实践也得到了外界认可,去年接连荣获了“2021年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2021‘绿碳先锋’”两项大奖。这不仅体现出渤海银行加码布局绿色金融,知行并重的前瞻性战略规划的斐然成效,更展现出业内权威专家对渤海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践行社会责任、以金融“活水”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积极认可。
据了解,“十四五”规划期间,渤海银行将立足本行资源禀赋,调整现有业务方向,加大资源配置力度,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等方式推动信贷业务进一步向低碳、清洁能源产业倾斜。
同时,从业务界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激励机制建设、创新产品设计等方面深化工作,推进全行绿色金融新发展,努力实现银行自身和投融资结构的“双碳”目标,为渤海银行“四五”规划开好局、为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