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色金融专家库专家徐洪峰:全面打造“南沙气候投融资样板”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1日 08:40
上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发布了《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共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广州市南沙新区(下称“南沙”)位列其中。
据悉,在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中,南沙很“特殊”。因为大部分试点地区是以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而南沙则是唯一一个由金融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双牵头”,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双牵头”的工作机制,有助于推动金融与低碳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可将不同职能部门政策打通,便利政策共享,推进试点方案落地,实现“气候+投融资”的紧密结合。
一直以来,南沙积极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重点发展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飞机船舶租赁、股权投资、商业保理、绿色金融七大特色金融。获批开展9项资本项目改革、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首批4个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地区。上线运行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成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南沙航运产业基金;开展全国首笔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境外租赁特种船舶交易业务、大湾区内首笔人民币保理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成功发行全国造纸行业、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首单绿色债券,启动国内首个绿色融资租赁线上平台“绿色银赁通”。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对南沙赋予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
广州绿色金融专家库专家、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洪峰接受协会采访时表示,正因为南沙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南沙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被赋予了跟其他试点地区不同的责任和意义。接下来,南沙新区气候投融资建设试点建设的工作重点应按照生态环境部的工作部署、《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要求、突出南沙特色,加强部门联动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全面打造“南沙气候投融资样板”。
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综合平台
气候投融资需要调动社会多方参与,政府做好协调工作至关重要。徐洪峰认为开展探索和推进南沙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可建立南沙气候投融资相关认证规范、指导目录等标准体系,推动南沙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企业库的建设,借助大数据探索构建集气候项目申报和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气候投融资创新产品展示、气候风险管理、政策发布数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气候投融资综合平台。
一方面整合国内外最先进标准和评价要求,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适用不同标准体系、适用不同金融机构的企业和项目库,重点突出环境效益可量化;发布气候投融资政策、气候投融资产品及气候投融资相关企业经营数据等市场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更新第三方认证机构信息、政府及企业相关服务资源、市场研报等其他专业服务信息,为气候投融资提供相关技术方面的专业支持。必要时也可整合气候投融资相关各方诉求,依托政府资源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为相关市场主体的项目申报、贴息奖补申请提供便利。
深化南沙新区气候投融资环境信息披露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作为重要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当前我国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国家对金融机构、企业、上市公司等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徐洪峰建议,南沙可按照“先整体后个体”的工作思路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发布气候投融资环境信息区域报告,重点从三方面开展:披露南沙新区整体层面温室气体清单情况;披露南沙新区重点控排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等相关数据;披露南沙新区法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等。选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作为试点,推动法人机构率先披露气候投融资环境信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构建环境信息披露系统,实现相关量化信息自动核算,提升气候投融资环境信息披露效率和质量。
推进南沙气候投融资与跨境金融深度融合
今年6月,广州举行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启动仪式。启动仪式透露,广州市将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建设理念,大力培育以一城一港一湾为核心的“广州资管走廊”,推动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养老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等资产管理产品创新,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和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将广州打造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其中“一湾”就是指南沙明珠湾起步区。
日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透露,将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深入实施自由贸易(FT)账户等重大政策,正努力营造良好的气候金融生态圈。
结合南沙本身的定位以及国家对南沙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徐洪峰认为,可着重把南沙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推进南沙气候投融资与跨境金融深度融合。如探索基于FT账户的气候贷款、跨国融资、FT全功能性资金池,以及在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方面,探索制定白名单制度,引导境外资金投向国内气候友好型企业和项目等。
推动气候投融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气候投融资是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的获批也为金融机构进行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徐洪峰提到,针对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租赁等领域的全面加强创新,可以以全国首家专业的“气候支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机构或产品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产品体系。
此外,碳金融在气候投融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推动碳金融的有序发展也是气候投融资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南沙可以探索“碳账户”建设,按照工业和个人的碳排放特点,完善碳核算体系,拓宽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激励全区形成积极践行气候投融资的社会氛围。
徐洪峰认为,可以以南沙作为支点,加强内地和港澳之间碳交易的互联互通,打通碳配额、核证减排量的互认、交易。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碳期货品种研究,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也表示,正以高起点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深入推进新能源、金属、电力、碳排放权等产品研究,规划建设期货产业园。
强化国际合作,荟聚优质资源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立合作开放新机制,搭建绿色金融跨境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源与绿色项目有效对接,推动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交流。”国务院印发的《南沙方案》也着重提到,创建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
从以上两份“重磅”文件的内容可以看到,广东省乃至中央都赋予了南沙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吸引未来更多的港澳年轻人到南沙创业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徐洪峰认为,充分利用南沙“双15”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支持更多港澳青年人创业和就业。
此外,据了解,目前南沙正高标准打造南沙国际金融岛,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推进汇丰全球培训中心落地及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徐洪峰建议,未来南沙可依托IFF绿色金融峰会等国际性交流平台、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南沙成立气候投融资交流中心或新创平台,搭建“南沙国际气候投融资交流峰会”、“气候投融资论坛”常态化机制,促进气候投融资人才、最新研究成果向南沙荟聚。
立足大湾区开放的制度环境、良好的创新土壤、成熟的资本市场、巨大的融资需求,南沙将积极构建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平台和政策体系,全面打造“南沙气候投融资样板”。
受访专家:徐洪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广州绿色金融专家库专家、中诚信绿金科技首席专家、副总裁